尘尽光生 山河万朵
分类: 法义论辩
日期: 2008-12-16 18:48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d6d8dd0100biqs.html
讲完了佛性就是心性,悟就是我们心性在始觉位对法相的比量之觉知,有的人可能会说:不会吧?如果见性真的那么简单,我只需把自己始觉的第一念转过来就行了,何必还要学道恒沙劫呢?此无它,只为世间许多事本就是说时容易做时难。这种事难就难在你我的自性分别是一种极难转变的意识活动,在它面前你就如同蚊子上铁牛,浑无下口处。
比如,当我们处在较低或较高的温度环境中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产生冷或热的感觉。冷热并非来自外面,而是我们身心二识对外界触尘所形成的自发认识,这种认识就是一种自性分别。只要外界温度不改变,你对温度的感觉就会无间地产生,无间地领受。不管冷热有多么难受,你的主观意识都无法让身体的感觉停下来,最多只能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去分散它、弱化它。在你的分别念中,始觉位上非寻伺自性分别的第一念非常深细、坚固的一种,如果把我们的心比做大海,这一念就是深藏于大海最底层之水。设想一下自己拿着根三尺长的竹杆去搅动大海会是个什么结果,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心即是佛,知道我现前能觉能知、能嗅能尝的那个就是我的自性,知道只要把那一念轻轻转动一下就开悟了,却总是无法悟进去。因为你的造作意识,你的计度分别离海底实在是太远了。

在文字、观照与实相三种般若中,计度分别可以让我们领悟文字般若,进入观照般若,但不能深入实相般若。所以《楞严经》上说:“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在这里,前个自心是我们的思量计度分别心,后个自心是我们的妙明心性。用思量计度之心去认识捕捉自家的心性,只会妄上加妄,幻上添幻,使非幻亦成幻法。
当然,自性分别不能被计度分别转变,并不等于它不能转变,要不这世上也就没有人能成佛了。实相般若虽然无法从外界引入,但却能由自性分别中自发产生。将自性分别中的念念无明自发转化为念念正智,只能在菩萨初登见道位的那一瞬间才能实现。当然,这个自发不是凭空的,而必须借助某些条件。否则人人都可以打个喷嚏或是一觉醒来就开悟了,那岂不成天然外道了?这种觉醒的实现,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擦去心上沾染的污垢,让本觉心光放射出来。《圆觉经》云:“幻尘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智亦灭;幻智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这里的幻尘、幻心、幻智、幻灭,都是我们意识的虚妄分别,最后非幻而不灭的,就是我们的妙明心性、本觉智光。将一切虚妄幻想息灭,是见到非幻之不灭心光的第一个条件。
比如一个落满灰尘的古镜,若想让它照天照地,首先要把上面覆盖的一层层尘土都擦掉,一旦尘尽光生,万里河山即可毕现镜中。灰尘看上去虽然多,可真正遮挡住光明的,其实就是最里边一层尘土。我们心上的污垢虽然多,真正遮住心光的,其实也就是最初的那一念无明。擦镜子要擦掉最里边一层灰,一旦灰尘擦尽,即可镜光四射。除心垢也要除最初一念无明,一旦根本无明的浮云掠去,你的本觉智光即可朗然现前。这个朗然的智光,虚云和尚叫它真心,真心不出,则正智不显,本性不现,则妙慧难明。宗门常说:“一念不生全体现”,“狂心若歇,即证菩提”。就是要让我们歇去虚妄的分别心,一旦分别的狂心停歇了,妙明心光即会当下现前。
当然,将心垢完全除尽,将无明彻底打扫干净,只有佛一人做得到,菩萨不行,凡夫就更不行了。所以咱们眼下的要求不能太高,不求乌云完全散尽,只盼片刻间给咱闪条缝,能让咱瞧一眼青天就行。这片刻间的一条缝就是我以前多次讲过的第一念!有了这第一念就有了识真心的机会,就有了见本性的本钱。有的同志调侃俺,其实他说得对,第一念真的是个好宝贝,正是因为有了它,才会有后边的若干念,才会有诸佛诸祖的开悟见性。
第一念的获得有三种途径,一禅修,二慧解,三自然。通过各种止观的方法截断妄念,是以禅修而入。以前我在讲凛觉的时候,曾认为第一念是一种定境,当时只是出于自己的体会,没什么理论依据。后来多读了点书,看到汉藏两地大德一些关于菩萨登见道位与禅定之间关系的言论,才知道自己当初的看法没错。净慧法师说:“根据四禅八定的次序,可以在未到地定见道,也可以在初禅见道”;索达吉堪布认为其“意乐之所依为第四禅”,益希彭措堪布则说欲证见道位要籍根本定(法相宗认为从初禅到四禅的色界四定为根本定)而开悟,所以如来禅所讲的大乘了义教都在教导由禅定起修,由禅修成就。《楞伽经》讲三身佛法,《圆觉经》讲止、观、静虑三种观门,《楞严经》则请诸贤开二十五圆通,种种党法门名虽不同,义实不违,都在教你由定发慧。
说菩萨要由根本定开悟,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的心有三种基本状态:有知觉有分别,有知觉无分别,无知觉无分别。第一种状态因为狂心未歇,心光未发,故不能见性;第三种状态因为无知无觉,心光不露,也不能见性;只有第二种状态才是狂心歇息,才是一念不生全体毕现,才有可能见性。正常情况下的心态和欲界定皆不舍能、所分别,故不能见性;无色界定因为没有表层的觉知意识,故也不能见性;只能色界定是有觉知而无分别,符合一念不生全体现的条件,才有可能见性。
我自己的体会是,所谓根本定能够见性,但真正见的机会不在定境之中,而是在刚要入定或刚刚出定时。我们入色界定,都是先舍分别念,再舍觉知念,随后进入无知无识的定境。出定时则是先起觉知念,再起分别念,然后回复正常的心识状态。显然,真正符合“全体现”条件的,只有之前与之后各一瞬间的未到地定。
与如来禅的禅修不同,祖师禅是由慧解而入。学人依靠极强的慧力截断心中的妄念,以契会真如实相。宗门里有许多祖师即是由此开悟,比如六祖闻经悟道,大梅间即心即佛而明心,皆是以慧力入第一念,乃就体而消。
一念不生的境相除了可以由禅定和慧解得到外,也可以在平常的状态下自然出生。你我六根门头受到任何意外刺激都可以使我们的分别意识当下中断,那片刻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的空灵觉知,与未到地定其实是一样,心机敏捷的人只要把握住机会,都可以因之悟道。香岩击竹顿忘所知,灵云观花永断所疑,皆从缘而入。
慧解与自然表面看起来都是一念转机,即当下契入,好象没有什么断念不断念的,其实不然。在他们发明心地、契入实相之前,都会经历片刻的第一念,都会感受短暂的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彼不谈这一节,是他认为没有必要,没有必要可并不等于没有!
自从俺提出第一念的问题后,总有人感到不理解,在那里时不时的吹毛求疵,好象那是俺的一大邪恶发明一样,甚而拿来六祖的“不论禅定功夫”说事。人家六祖只说禅定不等于见性,只说见性不一定必须经过禅修,何时说见性即一定排斥禅定了?楞严经云:“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正是为了让吾等销落根尘识心,远离想相、识情二种尘垢,尽快成就无上知觉,所以二十五圣才一一拿出各自的看家宝贝。 “无垢清净慧,皆由禅定生”,二十五圣推荐的圆通法门,个个皆与禅定牵扯着瓜葛。以戒生定,由定发慧,“从三摩地,得无生忍。”是三世诸佛共传不二之法门。如果禅修真的一文不值,他们就不是二十五圣,而是二十五头猪了。纵然根利如六祖之辈,今日之慧亦莫不由往日之定而来,若无往昔尘劫勤苦,累世禅功,哪来此生之信马由缰,劈面承当?
当然,光有禅定不是开悟,只是你拨云之清风,光有第一念也不是见性,只是你渡河之舟楫。舟楫只能将你送到对岸,而不能让你上岸,能够跨上岸边的是你的腿而不是船。到了岸边如果不跨腿迈步,片刻之间它就会将你重新载回此岸。清风只能吹散乌云,而不能让你见日,能够让你见日的是你的眼而不是风。云散之际如果不抬头仰观,眨眼功夫又会再度浮云遮面。禅定只能让你虚妄的分别心暂时止歇,第一念只能令你本觉的智光片刻现前,但不能使你直接觉悟。智光现前时若不能当下凛觉,瞬息之后即会被原来分别的业习牵动,而重又无明涌动,烦恼丛生。
未到地定和根本定是内外道、大小乘的共法,如果“根本定(真的)=亲见如来藏”,不但小乘的阿罗汉已经见性,连外道也都亲见如来藏了。至于六根门头意念偶尔断一断,更是人人都会时常遇到的,如果不分别就是开悟,这世上就不会有没悟的人。第一念的真心或本性现前,只是悟道的第一步,若想真正开悟,还要于此念之上醒悟、觉悟,能够觉醒的,是子光明。所以我以前才要说,见性的根本是母光明的本觉智,但当下悟入的关键则是子光明的始觉智,始觉智永远只会出在第二念。始觉觉醒,子母光明即可相融,普贤王如来父母双尊即可相合,你即可现见诸法实相。始觉若不觉醒,那么任你母光明如何放光动地,依然是母子漂散,父母分家,你只好接着认贼为父,唤奴做郎,没完没了去受骗上当。所以密宗的双身佛像,皆以代表子光明的佛父为主尊,是大有深义的。
现在咱们就借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来看看他老当年是怎样悟道的。从“初于间中,入流亡所”开始,依次历“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菩萨的定功渐渐深入,分别心由粗到细依次息灭。到“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表层意识的分别心完全止息,唯有一个不灭的灵知朗然现前,这就是第一念!老人在《佛法修证心要•耳根圆通法门》一章中讲到这一句时说:“我们修法修到极处,忽然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或者所观之心与所观之境一时脱落,这是好消息到来的时刻。此时乃千钧一发之机,亟须猛着精彩,看这无心可心,了了分明的是谁?还是自己本来面目否?稍一停机伫思,即被它影子所惑;如当机立断一把擒来,即亲证本性矣。”
观世音菩萨正是抓住了千钧一发之机,于此猛着精彩,才得以“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请注意!菩萨是在这一句开悟的,但他用的是现前,而非悟字。前边的“空觉极圆,空所空灭,”是生灭之心止息,这里的“生灭既灭”,是虚妄分别的生灭之心灭掉。止可复起,灭则永尽,念止尚是凡夫,念灭已入圣流。破迷为悟,转凡成圣,只在这一着子。当然,由止到灭,不是自然进入,而是由觉而入,否则所有断念之人人岂不皆已成道?觉为灭因,灭为觉果,只有觉破第一念,才能永灭生灭之心,发起无漏圣智。
实际上,第一念的闪现是极为平常之事,每个人都历经过无数回,只因不能当下凛觉而倏然滑过。老人在《恒河大手印讲义》中就说过:“有的人呢,可能在座上本性现前时,没有觉察而滑过去了。” 这个本性就是说的母光明,能够于母光明在第一念现前之际觉察、觉悟就是见性,不能觉察、觉悟,当然就只好滑过去了。
想不滑过去也行,唯一的办法只有当下凛觉。觉若生,则智必现。生灭之妄心既灭,寂灭的光明心性自会于清静心中朗然现前。所以菩萨觉悟后,首先发起的是法身智,“寂灭现前”,就是法身的根本智现前。我曾见很多人错会“寂灭”二字,以为是一种能够被我们感觉或观察到的境界,是自己的心静到极处时的一种特殊景像,只有先见到寂灭之相才能开悟,自误何其深矣!在此俺向诸位大声相告:菩萨所说的寂灭,指的不是什么神神鬼鬼的光影,面是我们不灭的心性,也就是本基,就是人人心中的普贤王如来。寂灭不能被识所识,只能被智所知;不是悟之因,而是悟之果;不能生于第二念之前,只能现于第二念之后。
寂灭现前不是大事全然了毕,接下来菩萨“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第一、二念都在定境当中,先得根本智破根本无明,此时出定谛观法界万相,发起后得智照破种种枝末无明,并获二种见道果德,从而彻底完成由此岸到彼岸的跨越。
由第一念之本性现前,到第二念之觉心现前,是一切菩萨斩断无明,获证圆通的必经途径。凛觉之前,普贤父母就象天上的牛郎织女,虽偶尔在鹊桥相会一面,但转眼又天各一方,只能远远地怅然相望。凛觉之后,则如一滴春雨落入大海,滴水成巨海,巨海含一滴,父母二人再也不相分离。
当然,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是一种禅修法门,不一定每个人都必须将所有的次第皆一一行到,但最后的“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则是大家必然要经历的,谁若不信,可以问问那些过来人,看看可有哪位不是恁么履践来的?

有人可能会想:“既然人人悟道都得恁么走过,那我就时时留着心,等第一念现前的时候将它看个清清楚楚,然后再一把擒住,于是我就悟道了。”呵呵!如果这样去守株待兔,你永远也成功不了的。我们的识心认识事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觉知的基础上,经过对所观待对象做一番思索、思量、分析、推理、判断,然后形成认识;另一种是不经任何主观的动作,于觉知的当下突然而悟。比如有的时候你会遇到某个原本很熟悉的人名或地名当时怎么也想不起来,可事后却在不经任何思索的情况下突然又想起来的情况;又比如你一定遇到过对某个问题百思而难得其解,等完全不思不想的时候,却突然得出答案的情况。由思而得之认识,属计度分别,无思而起之觉悟,是自性分别。第二念是非常快的,据益希堪布说,按小乘的不了义见,见道位有十六刹那(不到零点二秒),于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每一谛有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四种四四共十六行相。《现观庄严论》中云:“见道中忍智,十六刹那心,不通菩萨者,性相如是知。”按大乘了义见,则认为只有一刹那,也就是说只需百分之一秒就开悟了。因此,菩萨第二念的凛觉只能是不经计度而陡起之觉,就象平静的水面上突然跃出一条金鲤,于意念不生处一下子就悟了,绝无半分用力处。看清楚想明白了再去觉悟,那叫理解,不叫悟,鹞子早过新罗矣。所以,菩萨证道时都是悟先,知道自己已经悟了在后。
说到这可能有的人又要困惑了:既然不许人家思量,那么要怎样才能于第二念上自然而悟呢?简单说,要具备四种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发心,要发菩提心而不是生灭心,以邪心不感正果故。小乘之人不能见性,第一个过咎即是发心不正。第二要勤除业障,以尘不尽则光不生故。小乘之人不能见性,第二个过咎即是只防今生之非,未净往昔之业。第三要广积资粮,佛是福慧两足尊,以资粮不备则觉心难起故。小乘之人不能见性,第三个过咎即是只积少分慧资,未积广大二资之故。第四要对自他二佛生平等信心,因信心为加持之源,三世诸佛初成道时无一不因加持而证菩提故。小乘之人不能见性,第四个过咎即是只信有身外之佛,不知自心即佛,不能得诸佛甚深加持之故。有了这四条,就如轻舟扬起风帆,纵彼岸远隔万水,亦指日可到。一旦尘尽光生,自可照破山河万朵,到那时你就是想不成道都不行的。

今天再闲扯一番第一、二念的问题,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去迷成悟、转识成智是个什么过程,不要象个盲龟一样在那里闷着头瞎转悠。这种话听过以后千万别往心里去,一定要把它忘记,忘得越干净越好。俺最后给你的忠告是:第一,兔子一定是在你家麦田中央那棵树下撞死的;第二,兔子一定是在树下没人的时候才往树上撞的;第三,要想捡到兔子,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每天到地里浇水、施肥、锄草、间苗,等你该流的汗珠流够了,兔子一定会在第一时间一头撞到树上把自己撞死的。嘿嘿!等那一天真的来到时,炖红烧兔子肉的时候可别忘了叫我哟?!

评论:

  • 新浪网友: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道法研究”由“”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16 19:40:19]
  • 心宁: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由“心宁”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17 01:50:10]
  • 安修居士: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修佛品易”由“安修居士”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17 08:55:16]
  • 踏沙采浪: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以戒为师”由“踏沙采浪”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17 09:10:17]
  • 常明居士: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禅悦人生”由“常明居士”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17 09:40:11]
  • 陈朝华: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北面海佛教”由“陈朝华”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17 09:40:26]
  • 新浪网友: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心静茶境”由“”加为精华博文!
    [2009-01-18 15:40:16]
  • 新浪网友: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心静茶境”由“”加为精华博文!
    [2009-01-18 16:20:16]
  • 踏雪寻梅:善哉,法无老师,依教奉行!叩首!阿弥陀佛![2013-05-11 13:22:49]